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莨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ㄘㄠˇ
  • 部首外筆畫 7
  • 總筆畫 11
  • 漢語拼音 lángliá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áng
解釋:
[名]
一種草。莖葉皆粗硬,穗如粟,可採食。也稱為「莨尾」。
注音:
漢語拼音: liáng
解釋:
參見「薯莨」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ㄌㄤˊ

1. 草名。莖葉皆粗硬,穗如粟,可採食。《說文解字.艸部》:「莨,草也。」《廣韻.平聲.唐韻》:「莨,草名。」《字彙.艸部》:「莨,莨尾草也。」《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其卑溼則生藏莨蒹葭,東薔雕胡,蓮藕菰蘆,菴䕡軒芋。」南朝宋.裴駰.集解:「《漢書音義》曰:『莨,莨尾草也。』」或稱為「莨尾」。

2. 草名。通「稂」。其莖葉似禾而不實,常雜生於禾粟中,損害禾苗之生長。《新唐書.卷二一四.藩鎮宣武彰義澤潞列傳.李祐》:「大慝適去,莨莠不𧂭,相臣將臣,文恬武嬉,習熟見聞,以為當然。」宋.蘇軾〈次韻黄魯直見贈古風〉詩二首之一:「佳榖卧風雨,莨莠登我場。」

㈡ㄌㄧㄤˊ

「薯莨」:植物名。薯蕷科薯蕷屬,多年生草本。全體平滑,地下長有木質暗赤褐色不定型之塊根。產於中國大陸福建、廣東及臺灣北部。其塊莖汁液可染棉麻織品。

注音: ㈠ㄌㄤˊ ㈡ㄌㄧㄤ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莨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