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互補作用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upplementation
作者: 黃昆輝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互補作用係指在溝通時,能夠同時運用兩種以上的溝通方式,並且使得這些方式能夠發揮相輔相成、互相彌補彼此不足之一種溝通策略。
  例如,在民主社會中,適當利用大眾傳播媒體宣導,以建立大眾的教育共識,被認為比較有效的溝通作法。惟其作用仍然有限,同時尚須增加面對面之溝通方式,不斷予以補充協助,效果才會顯著。這種大眾傳播媒體與面對面之兩種溝通方式同時並用互補,就是一種互補作用。
  在上例中,大眾傳播媒體(如電視、電臺、報紙、雜誌等),能夠在極短時間內,透過各種溝通頻道,將教育政策的主旨、內容、實施方法、可能效果等公諸社會大眾,並予以合理化,兼採「兩面俱陳」和「單面陳述」方式,進行溝通,以建立大眾在教育政策上的共識。因此,迅速、經濟是大眾傳播媒體的優點,但是大眾傳播媒體往往缺乏回饋的機會,而容易造成訊息的曲解。
  反之,面對面溝通固然費時較多,且在參與人數上受到相當的限制,但是面對面溝通能夠發揮回饋作用的功能,提升訊息的正確性。放在上述那種大眾傳播媒體進行宣導的同時,可以配合在各階層,尤其是基層,多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如學校家長會、社區小型集會、社團聚會、專家座談等等,都可以在面對面的情境下,進行說明、導正及說服的工作,一般溝通研究發現,這兩種方式並行互補,整體效果良好。
  總之,面對面溝通,可彌補大眾傳播媒體功能的限制,而且更可以強化它的效用。一方面加深大眾的認識,另方面又可以及時澄清疑慮,拉近大眾的心理距離,激發大眾支持的情緒。一般認為這種互補作用的實效,不可低估。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互補作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