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褐臭肚魚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褐臭肚魚
英文名: Siganus fuscescens
描述:
體呈長橢圓形,側扁,背緣和腹緣呈弧形,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4-3.0倍;尾柄細長。頭小。吻尖突,但不形成吻管。眼大,側位。口小,前下位;下頜短於上頜,幾被上頜所包;上下頜具細齒1列。體被小圓鱗,頰部前部具鱗,喉部中線無鱗;側線上鱗列數16-21。背鰭單一,棘與軟條之間有一缺刻;尾鰭稍分叉,但隨體形增加,分叉愈深。體側上方為褐綠色,下方為銀白色;並雜以白色微帶淺藍的圓形斑。這些圓形斑沿體縱軸排列成行。側線至第一背鰭棘間,斑點較大,約4-6行;側線下方,斑點較小,排列較不規則約成18-20行。鰓蓋後上方有一污斑。
分布:
廣泛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韓國至澳洲沿海。台灣各沿岸海域及離島均有產。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