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工業訓練協會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康自立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工業訓練協會」為泰山職業訓練中心的前身,是我國最早設立的職業訓練機構。自民國三十九年(1950)政府遷臺以後,為積極發展經濟建設,深感培養基層技術人力的重要性,除積極辦理職業教育外,更強調工業人力的訓練。民國五十三年(1964),中國國民黨第九屆二中全會通過「民生主義現階段社會政策」,明定積極創造就業機會,調整人才需求,擴充就業輔導機構,舉辦職業訓練並建立工廠學徒制度。民國五十七年(1968)四月,我國乃與聯合國發展方案簽訂〔工業職業訓練服務計畫執行書〕,設立工業職業訓練協會。當時在聯合國特別基金的資助及國際勞工局所派外籍專家的配合指導下,其設備的新穎和師資的優秀,堪稱為我國第一所具有規模的推展職業訓練、並為工業界提供訓練服務的專業職業訓練機構。其任務在依據人力計畫所列舉的職業訓練政策構想,協助研究建立工業職業訓練制度,研訂技能及訓練規範,改進訓練方法及教材,研擬工業學徒訓練實施辦法,籌辦技能檢定及技能競賽,及舉辦示範訓練和種子訓練等。
  工業職業訓練協會提供的服務項目,包括:協助工業界研訂企業的訓練計畫,辦理新進員工性向測驗,規劃訓練工場和編擬訓練教材,以及利用協會在泰山附設的電子、電工、冷凍、木模、鑄造、機工、焊接、板金工場訓練設施,為工業界辦理職業訓練管理員訓練、師資訓練、領班訓練和在職員工訓練等。
  其後,由於我國退出聯合國,在經費無著之情形下,當全國職業訓練金監理委員會成立時,工業訓練協會乃改隸屬於該會,並更名為工業職業訓練中心,仍設址於臺北縣泰山鄉,職業訓練局成立以後,又改屬職訓局,並更名為泰山職業訓練中心。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工業訓練協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