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正誘因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ositive Incentive
作者: 陳啟勳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誘因(incentive)是指外在環境中對個體具有引發需求或促動行為的人、事、物或情境等刺激。外在刺激會成為誘因,是經由制約學習而來;在個體多次反應之後,外在刺激產生增強(正或負)作用,並成為個體想趨近或遠離的目標。
  誘因具有兩種功能:一是使個體亢奮起來,一是導引個體趨向或離開此外在刺激。導引個體趨向或接近的誘因稱為正誘因;例如,因食用某種食物解除飢餓的緊張,經多次聯結之後,個體在飢餓狀態會努力設法獲取該食物;甚至,即使個體並非處於飢餓狀態,看到該食物也會激起取食的行為。該食物即為正誘因。糕餅店製造可口精美的糕餅(正誘因),會激起顧客取食的行為,引導顧客購買,是正誘因的應用。如果刺激會引起痛苦,會促使個體逃離,則此刺激稱為負誘因。(參見「負誘因」)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正誘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