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象牙嘴啄木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vory-billed Woodpecker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Campephilus principalis
形態:
長48~53公分,體型非常大。喙長呈鑿狀,全身為黑色,頸側具白色條紋,翼上有大塊的白色斑紋,翼下方的覆羽亦為白色。雄鳥頭冠後側紅色,雌鳥頭部則為黑色。幼鳥偏褐色,頭冠餃短,雄幼鳥頭冠帶紅斑。
分布:
共2亞種,分布於北美洲,包括美國東南部和古巴。
生態習性:
棲息於松林和沼澤森林。常在枯木上覓食,用喙移除樹皮,主要以鞘翅目昆蟲幼蟲為食,也吃漿果和堅果。飛行時成直線,不會上下起伏。叫聲為重複而快速的“kent”或“hnat”聲。求偶展示時頭冠會舉起,頭部會前後擺動。巢築在大枯木上,洞囗垂直且呈橢圓形。本種幾已滅絕。
綱:
鳥綱(Class Aves)
目:
鴷形目(Order Piciformes)
科:
啄木鳥科(Family Pic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象牙嘴啄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