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胎生貝湖魚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aikal Oilfish,Greater Liverbearing Sculpin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Comephorus baikalensis (Pallas, 1776)
形態:
體延長,頭中大,吻尖長,眼中大,上側位。口大,前位。眶下骨、前鰓蓋骨和下頜多孔。背鰭兩個,第一背鰭短小;第二背鰭長,後端幾達尾鰭,但不與尾鰭相連,臀鰭與第二背鰭相對且同形,後端也幾達尾鰭;胸鰭長,後端超過臀鰭起點;無腹鰭;尾鰭截形。
分布:
產於蘇俄貝加爾湖中。
生態習性:
本種魚習性類似大洋性魚類,巡游於湖泊,深度達100~250公尺間。繁殖季節在7~9月;春天來時,隨著波浪被打至岸邊。生活時,身體透明且富含脂肪,幾佔身體的25%,所以死後魚體不沈,反而浮至水面而結凍。卵胎生魚種。
利用:
魚體小型,較不具經濟價值。
門: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綱: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首綱: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亞綱: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組: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亞組: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目:
鮋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首目: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亞目:
杜父魚亞目(Suborder Cottoidei)
系: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科:
胎生貝湖魚科(毛杜父魚科)(Family Comephoridae),Baikal Oilfishes
上科:
杜父魚上科(Superfamily Cottoidea)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胎生貝湖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