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高蹺鴴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高蹺鴴
英文名: Himantopus himantopus
描述:
雄鳥繁殖羽額白色,頭頂及後頸黑色,與前頸的白色部分界線分明,有些個體在眼上方有部分灰黑色,有些頭全白色,背面黑色帶有墨綠金屬光澤,與後頸黑色並不相連,腹面全為白色。尾白色有灰色橫斑。非繁殖羽則後頸轉為灰黑色與前頸白色交界模糊,背面為無光澤的黑色。雌鳥似雄鳥,但背面為褐色,翼仍為黑色。眼黑色,喙細長黑色,腳長深粉紅色。飛行時尖細的黑色雙翼上下揮動,在白色腰部襯托下很顯眼,雙腳長長伸出於尾部之後。亞成鳥似雌鳥,但喙基部呈肉色或橙色,背面色澤較灰,有污白色羽緣,腳灰肉色。鄧宇發等 (2000) 將台灣度冬的長腳鷸頭型的式樣分為五型:全黑(頭頂及後頸全為黑色;全白(頭及頸部全為白色);頭頂黑(頭頂為黑色,後頸為白色);後頸黑(後頸為黑色,頭頂為白色);頸灰(頸部為灰色)。對於上色環的鳥進行分析,發現頭型與性別無關。
分布:
全球分布於歐洲、非洲、亞洲、南美洲及北美洲、大洋洲。台灣分布於平原的河口、水稻田及魚塭等,包括東部海岸宜蘭的竹安、蘭陽溪口、利澤簡,花蓮的花蓮溪口、佳山;西部海岸則有台北淡水河沿岸的關渡、華中橋,新竹香山濕地,台中彰化的大肚溪、漢寶,嘉義的鰲鼓、布袋、八掌溪河床;台南的四草、土城、鯤鯓、北門、七股、急水溪及曾文溪河床、葫蘆埤及德元埤;高雄的竹滬、永安、援中港;屏東的龍鑾潭、林邊等濕地(翁義聰等1998)。
作者: 方偉宏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