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轘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ㄔㄜ
  • 部首外筆畫 13
  • 總筆畫 20
  • 漢語拼音 huà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àn
解釋:
[動]
古代一種酷刑,用車來分裂人體。《左傳.桓公十八年》:「齊人殺子亹而轘高渠彌。」《資治通鑑.卷一六九.陳紀三.文帝天嘉五年》:「其刑名有五:一曰死,重者轘之,次梟首,次斬,次絞。」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古代酷刑,以車分裂人體。《說文解字.車部》:「轘,車裂人也。」《左傳.桓公十八年》:「齊人殺子亹而轘高渠彌。」《陳書.卷三六.列傳.始興王叔陵》:「史臣曰:『叔陵險躁奔競,遂行悖逆,轘磔形骸,未臻其罪,汙瀦居處,不足彰過,悲哉!』」《資治通鑑.卷一六九.陳紀三.文帝天嘉五年》:「其刑名有五:一曰死,重者轘之,次梟首,次斬,次絞。」

2. 「轘轅」:

⑴ 險阻曲折、形勢險要之道路或地帶。《管子.地圖》:「凡兵主者,必先審知地圖轘轅之險。」

⑵ 山名。在中國大陸河南省偃師縣東南,接鞏縣、登封二縣界。山路彎曲險奇,古稱為轘轅道。

注音: ㄏㄨ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轘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