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辛德密特,保羅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indemith, Paul (1895-1963)
作者: 李小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德國小提家、作曲家,生於法蘭克福的漢盧(Hanau)卒於法蘭克福的Am Main。畢業於法蘭克福高等音樂學院,師事阿諾.孟德爾頌(Arnold Mendelssohn, 1809-1847)和瑟克勒斯(B. Sekles, 1872-1934)。曾任法蘭克福劇院首席小提琴,創立「阿馬四重奏樂團」(Amar Quatuor),與音樂家貝烈特(Brecht)合作設計了一系列適合年輕人參與的實驗音樂作品。1937年因逃避納粹的政治迫害而離開德國。1940年在紐約耶魯大學任教,1953年定居瑞士。他的音樂風格早期為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後期發展出一套以不協和音和多半音為特色的和聲技巧。樂評家視他為德國新古典主義。與舞蹈有關的重要作品:《第二號室內樂》(Kammer Musik No.2, 1924),編舞巴蘭欽(G. Balanchine, 1978)。《第四號室內樂》(Chamber Music No.4 f□r Solo Violine und Kammerorchester, 1925),編舞曼恩(V. Manen, 1986)。《弦樂曲作品44》(Five Pieces for String Orchestra op.44, 1927),編舞曼恩(1969)。《魔鬼》(Der Dämon, 1927),編舞波美(Bohmer, 1986)。《無伴奏豎笛音樂》(Music for Unaccompanied Clarinet),編舞葛蘭姆(M. Graham, 1933)。《高雅的幻影》(Nobilissime Visione, 1938),編舞 馬辛(L. Massine, 1938)。《變形》(Metamorphoses, 1943),編舞巴蘭欽(1952)、奧立弗耶(M. Olivier, 1964)。《邱比特和塞克斯》(Cupid & Psyche, 1943),編舞不詳。《四種氣質》(The Four Temperaments, 1946),編舞巴蘭欽(1946)、尤克力(Ulrich, 1980)。《兒童歌曲》(Kindertoten Lieder Marienleben, 1938-1939),編舞尤力克(1984)。他著作有:《傳統和聲密集課程》(A Concentrated Course in Traditional Harmony, N.Y., 1943)。《音樂家基礎訓練》(Elementary for Musicians, N.Y., 1946)。《傳統和聲密集課程Ⅱ,進階學生之練習》(A Concentrated Course in Traditional Harmony Ⅱ, Exercises for Advanced Students, N.Y., 1948)。《一個作曲家的世界》(A Composer´s World, Cambridge Mass., 1952)。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辛德密特,保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