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繞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ㄐㄧㄡㄔㄢˊㄌㄧㄠˊㄔㄢˊㄖㄨˊ:「ㄔㄢˊㄖㄠˋ」、「ㄅㄚˇㄋㄚˋ˙ㄍㄜㄇㄠˊㄒㄧㄢˋㄖㄠˋㄑㄧˇㄌㄞˊ。」
  2. ㄨㄢㄑㄩ˙ㄉㄜㄑㄧㄢˊㄐㄧㄣˋㄖㄨˊ:「ㄖㄠˋㄌㄨˋ」、「ㄖㄠˋㄉㄠˋ」。
  3. ㄗㄡˇㄑㄩㄢ˙ㄗㄖㄨˊ:「ㄏㄨㄢˊㄖㄠˋ」、「ㄖㄠˋㄑㄩㄢ˙ㄗ」、「ㄖㄠˋㄔㄤˇㄧˋㄓㄡ」、「ㄧㄡˊㄒㄧㄥˊㄉㄨㄟˋㄨˇㄖㄠˋㄒㄧㄥˊㄕˋㄑㄩ」。
  4. ㄑㄩㄓㄜˊㄅㄨˊㄕㄨㄣˋㄖㄨˊ:「ㄖㄠˋㄗㄨㄟˇ」、「ㄖㄠˋㄎㄡˇㄌㄧㄥ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繞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ào
解釋:
  1. 纏。
    【例】纏繞 ◎
  2. 不從正面通過,改由側面或其他方向迂迴而過。
    【例】此路不通,車輛請繞道。
  3. 環圍、迴轉。
    【例】繞圈子、繞場一周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ào
解釋:
[動]
1.纏束、糾纏。如:「纏繞」、「縈繞」。《韓非子.內儲說下》:「晉平公觴客,少庶子進炙而髮繞之。」
2.圍著轉動。如:「繞場一周」、「繞圈子」。
3.圍、環。三國魏.曹丕〈芙蓉池作詩〉:「雙渠相溉灌,嘉木繞通川。」
4.不從正面通過,改由側面或其他方向通行。如:「此路不通,車輛請繞道。」
5.設圈套算計他人。參見「繞磨」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