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鈍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ㄅㄨˋㄈㄥㄌㄧˋㄖㄨˊ:「ㄉㄨㄣˋㄉㄠ」、「ㄉㄨㄣˋㄑㄧˋ」。
  2. ㄊㄡˊㄋㄠˇㄅㄣˋㄅㄨˋㄌㄧㄥˊㄇㄧㄣˇㄖㄨˊ:「ㄔˊㄉㄨㄣˋ」、「ㄌㄨˇㄉㄨㄣˋ」、「ㄩˊㄉㄨㄣ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鈍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ùn
解釋:
  1. 不鋒利。與「銳」相對。
    【例】鈍刀、鈍器
  2. 笨拙、反應不靈活。
    【例】遲鈍、愚鈍、魯鈍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ùn
解釋:
[形]
1.不銳利。如:「鈍刀」、「鈍器」。
2.笨、呆、蠢。如:「遲鈍」、「愚鈍」、「魯鈍」。元.楊景賢《劉行首》第三折:「休笑我妝鈍妝呆,看了幾千場柳凋花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u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刀不利。
反義詞:
音讀: tù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笨拙緩慢。
反義詞: 扭掠、猛
音讀: tū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笨拙緩慢。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不銳利。如:「鈍刀」。《說文解字.金部》:「鈍,錭也。」《正字通.金部》:「鈍,刀劍不利也。」《戰國策.楚策二》:「我典主東地,且與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餘萬弊甲鈍兵,願承下塵。」漢.王襃〈聖主得賢臣頌〉:「工人之用鈍器也,勞筋苦骨終日矻矻。」

2. 笨、呆、蠢。如:「遲鈍」、「愚鈍」。《正字通.金部》:「鈍,凡質魯者曰鈍。」《三國志.卷三七.蜀書.龐統法正傳.龐統》:「少時樸鈍,未有識者。」元.楊景賢《劉行首》第三折:「休笑我妝鈍妝呆,看了幾千場柳凋花謝。」

注音: ㄉㄨㄣ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鈍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