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鈮鐵礦 - 教育百科
鈮 | |
鐵 | |
礦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鈮鐵礦(Columbite)係以最先發現此種礦物的國家─哥倫比亞(Columbia)來命名。鈮鐵礦又稱為鈳鐵礦,與鉭鐵礦(Tantalite)屬於同一固溶系列,前者富鈮(Nb),後者富鉭(Ta)。一般鈮鐵礦可依成分中鐵、錳和鎂含量的多寡,再分為鐵鈮鐵礦(Ferrocolumbite)、錳鈮鐵礦(Manganocolumbite)和鎂鈮鐵礦(Magnocolumbite)三類。 鈮鐵礦常以短柱狀、方柱狀或板狀晶體產出,有時也有雙晶出現。顏色以灰黑或褐黑為主,條痕則呈暗紅至黑色。通常比重會隨著成分中Ta2O6含量的增多而增大,可從5.20到6.76,變化幅度相當大。 鈮鐵礦主要產在偉晶花崗岩中,為提煉鈮和鉭的重要來源。 |
|
知識 1: 5~5.99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鈮鐵礦 | |
國外產地: | 挪威的Moss附近 |
學域-大分類: | 地質-岩礦類 |
礦物分類: | 氧化物 |
紀錄類別: | 礦物知識單元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