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錟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ㄐㄧㄣ
  • 部首外筆畫 8
  • 總筆畫 16
  • 漢語拼音 tánxiā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án
解釋:
[名]
長矛。《說文解字.金部》:「錟,長矛也。」
注音:
漢語拼音: xiān
解釋:
[形]
鋒利。《史記.卷六九.蘇秦傳》:「彊弩在前,錟戈在後。」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ㄊㄢˊ

長矛。《說文解字.金部》:「錟,長矛也。」漢.揚雄《方言》卷九:「錟謂之鈹。」晉.郭璞.注:「今江東呼大矛為鈹。」

㈡ㄒㄧㄢ

鋒利。《集韻.平聲.鹽韻》:「錟,一曰利也。」《史記.卷六九.蘇秦列傳》:「彊弩在前,錟戈在後。」唐.張守節.正義引劉伯莊:「音四廉反,利也。」漢.賈誼〈過秦論〉:「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鉏櫌棘矜,非錟于句戟長鎩也。」

注音: ㈠ㄊㄢˊ ㈡ㄒㄧㄢ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錟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