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陽阿 - 教育百科
ˊ
  • 漢語拼音 yáng ē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áng ē
解釋:
1.樂曲名。古歌曲名,春秋時期楚國中等水準的歌曲,能讓較多人所演唱的作品。東周戰國.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晉.張華〈輕薄篇〉:「新聲踰激楚,妙妓絕陽阿。」也作「揚阿」、「揚荷」。
2.舞蹈名。《淮南子.俶真》:「足蹀陽阿之舞,而手會綠水之趨。」《後漢書.卷八○下.文苑列傳.邊讓》:「揚激楚之清宮兮,展新聲而長歌。繁手超於北里,妙舞麗於陽阿。」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陽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