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立碑 - 教育百科
ˋ
  • 漢語拼音 lì bēi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ì bēi
解釋:
  1. 為紀念德政、表彰德行、記錄重大事件等,而樹立石碑並雕刻文字於其上,以昭示後人。
    【例】他為了救人而不幸罹難,當地居民決定立碑紀念他的事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立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ì bēi
解釋:
豎立石碑,以紀念德政、表彰德行、記錄重大事件等。《北史.卷七六.列傳.周羅睺》:「獄訟庭決,不關吏手,人懷其惠,立碑頌德。」《清史稿.卷二二五.列傳.額亦都》:「順治十一年,世祖命立碑旌功,親為製文,詳著其戰閥,以為『忠勇忘身,有始有卒,開拓疆土,厥積懋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立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