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繭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ㄘㄢˊㄗㄞˋㄅㄧㄢˋㄔㄥˊㄩㄥˇㄑㄧㄢˊㄊㄨˇㄔㄨㄅㄞˊㄙㄜˋㄏㄨㄛˋㄏㄨㄤˊㄙㄜˋ˙ㄉㄜㄙㄨㄛˇㄐㄧㄝˊㄔㄥˊㄩㄥˋㄧˇㄅㄠㄍㄨㄛˇㄗˋㄐㄧˇ˙ㄉㄜㄊㄨㄛˇㄩㄢˊㄒㄧㄥˊㄨˋㄖㄨˊ:「ㄘㄢˊㄐㄧㄢˇ」、「ㄔㄡㄅㄛㄐㄧㄢˇ」、「ㄗㄨㄛˋㄐㄧㄢˇㄗˋㄈㄨˊ」。
  2. ㄕㄡˇㄒㄧㄣㄏㄨㄛˋㄐㄧㄠˇㄓㄤˇㄧㄣㄍㄨㄛˋㄉㄨˋㄇㄛˊㄘㄚㄙㄨㄛˇㄕㄥ˙ㄉㄜㄏㄡˋㄆㄧˊㄖㄨˊ:「ㄊㄚ˙ㄉㄜㄕㄨㄤㄕㄡˇㄧㄣㄔㄤˊㄋㄧㄢˊㄗㄨㄛˋㄘㄨㄏㄨㄛˊㄦˊㄔㄤˊ滿ㄇㄢˇ˙ㄌㄜㄐㄧㄢ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繭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ǎn
解釋:
  1. 蠶在變成蛹之前,吐出白色或黃色的絲,所結成用以包裹自己的橢圓形物。
    【例】蠶繭、抽絲剝繭、作繭自縛
  2. 手心或腳掌因過度摩擦所生的厚皮。
    【例】他的雙手因長年做粗活而長滿了繭。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ǎn
解釋:
[名]
1.蠶在變成蛹之前,吐絲結成白色或黃色的橢圓形物體。如:「蠶繭」、「吐絲成繭」、「抽絲剝繭」、「作繭自縛」。《禮記.祭義》:「世婦卒蠶,奉繭以示于君。」
2.手心或腳掌因過度摩擦所生的厚皮。通「趼」。如:「雙手長滿了繭。」唐.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iá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蠶吐絲所結成的橢圓球形物。
音讀: kí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蠶吐絲所結成的橢圓球形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