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非監督式分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非監督式分類中,未判釋資料並不與訓練樣本的資料比較。在這個分類中,先檢視大量的未判釋資料特徵向量值,然後根據這些資料的特性將它們分成不同的群集(Cluster)亦稱群集類別。並使類別間之差異大於類別內之差異。實際上,同一類別的資料向量點在資料向量空間圖上位置相近,不同類別的向量點則在圖上較為遠離。如果資料向量的分向量代表不同波段的反應,最終的類別即可稱為光譜類別(spectral classes),以與資訊類別(information classes)區別。資訊類別是指分析者關心的地面覆蓋物類別。一般而言非監督式判釋可用於較不熟悉之地區,或需快速取得大量判釋成果時。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非監督式分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日期: 2003年10月
出處: 測繪學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影像分類法中,其分類標準未事先檢驗者。此種分類法對於待研究之地區,或對象並無已知樣本或類別資訊,而是依據資料間之集群關係來決定分類。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非監督式分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