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拔頭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á tóu |
解釋:
一種唐代的樂舞。參見「撥頭」條。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拔頭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Pa t´ou |
作者: | 劉鳳學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又名《 頭》、《撥頭》。唐朝(西元618∼西元907)樂舞之一。此舞係由西域傳入。據載某人之父為猛獸所食,其子入山尋父並殺野獸為父復仇。山有八折,故曲有八遍。此樂及舞於唐朝時傳至日本,保存至今。列入宮廷雅樂左方舞樂之一。係大食調,古樂、小曲,一人舞,右手持捊。舞樂順序:一、〈林邑亂聲〉;二、〈音取〉;三、〈當曲〉早只四拍子、拍子十五,第二拍子以下加拍子。劉鳳學曾重建此舞,首演於1967,臺北巿中山堂。 |
|
參照: 《通典》、《舊唐書.音樂志》、《樂府雜錄》、《舞樂圖說》、《雅樂》。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拔頭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