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颯然 - 教育百科
ˋ
ˊ
  • 漢語拼音 sà rá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à rán
解釋:
1.形容風聲。《文選.宋玉.風賦》:「楚襄王遊於蘭臺之宮,宋玉景差侍,有風颯然而至。」唐.杜甫〈宿贊公房〉詩:「杖錫何來此?秋風已颯然。」
2.凋零的樣子。《文選.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城府颯然,庶僚如霣。」
3.猛然、突然。《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世境颯然如夢斷,豈能和淚拜親闈?」《初刻拍案驚奇》卷一:「金老趕得性急,絆了房檻,撲的跌倒,颯然驚醒,乃是南柯一夢。」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颯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