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赤鰓鋸鱗魚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赤鰓鋸鱗魚
英文名: Myripristis vittata
描述:
體呈橢圓形或卵圓形,中等側扁。頭部具黏液囊,外露骨骼多有脊紋。眼大。口端位,斜裂;下頜骨前端外側有1對頜聯合齒,上頜無容納頜聯合齒的淺缺刻;頜骨、鋤骨及腭骨均有絨毛狀群齒。前鰓蓋骨後下角無強棘;鰓蓋骨及下眼眶骨均有強弱不一的硬棘。體被大型櫛鱗;側線完全,側線鱗數35-38,側線至背鰭硬棘中間點之鱗片數2.5;胸鰭腋部無小鱗片。背鰭連續,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具深凹,具硬棘X-I,軟條14-15。臀鰭有硬棘 IV ,軟條12-13;腹鰭硬棘 I ,軟條 5-8 (通常為7) ;尾鰭深叉形。頭部及身體為橙紅色,各鰭亦為橙紅色,無任何色帶與色斑,奇鰭則具白色前緣。鰓蓋膜上缺乏一條深色的橫帶,除了有時具ㄧ窄而較深的紅色帶 。
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之溫熱帶海域, 西起瑪斯科林島與塞錫爾群島到法屬玻里尼西亞與夏威夷群島, 北至琉球群島, 南至新加勒多尼亞。臺灣分布於東部、北部、南部、綠島、蘭嶼及小琉球等海域。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