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三角洲 - 教育百科
ˇ
sān jiǎo zhōu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ān jiǎo zhōu
解釋:
在河口附近,因河川攜帶泥砂沉積所形成的三角形或扇狀的低平陸地。如長江、粵江口皆有三角洲。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三角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Delta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河流所挾帶的細沙黏土物質,在河流入海的河口區,因河床比降減小,流速降低,水流分散,動能減弱,所挾帶的泥沙便沉積為平原,因形狀多呈三角形,又稱三角洲平原。常可向海延伸很遠以擴大陸地的範圍。在這種地區,河流輸沙的速度常會與波浪、潮汐及沿岸流搬運沈積物的速度產生一種平衡關係。
  海岸三角洲的型態與河水和海水的相對密度有關:河水的密度若大於海水,易形成尖形三角洲;若相等,則為扇狀三角洲;若較小,則形成鳥趾形三角洲。台灣在東部的和平溪河口、立霧溪口均有標準的扇狀三角洲。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三角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delta
日期: 2003年10月
出處: 測繪學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河流匯入湖泊或海域時,容積頓寬,流速驟減,攜帶泥沙等沉積物之能力大減,因此發生沉積現象,日久遂逐漸形成陸地,其形如希臘字母△,故英文即以delta稱之,即為三角洲。河水注入湖口地帶所形成之三角洲,稱為湖岸三角洲,注入海內者,則稱海岸三角洲。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三角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