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土壤生物污染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iological Pollution of Soil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由生物所引起的土壤污染現象。包括任何生物族群及其活動藉由其他外界環境(水文圈,大氣圈)介入土壤大量繁衍或污染,以致破壞生態環境及原來的動態平衡,對土壤造成不良的影響。例如未經處理的糞便、垃圾、都市生活污水、禽畜場及其屠宰場的污染物,其中含有大量病原菌、寄生蟲卵,特別是未經處理的醫療廢水,含有大量傳染性病原菌,如沙門氏桿菌屬、葡萄球菌屬及各種病毒等,隨動物排泄物、分泌物及死亡屍體所含大量細菌及病毒進入土壤,最常見的如炭疽、破傷風桿菌、腸內致病性原生動物及蠕(寄生蟲)等。在植病方面,一些存活在土壤中的植物病原細菌或真菌亦會危害作物生長而導致減產。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土壤生物污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