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家族相似性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amily Resemblance
作者: 但昭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家族相似性是維根史坦(L. Wittgenstein, 1889~1951)意義理論(Meaning Theory)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指的是用同一個字來代表不同事物或狀態,這些事物或狀態雖然不同,卻像家族的成員一樣,具有某些相似的特徵,且屬於同一家庭。
  維根史坦以遊戲(game)這個字為例來說明「家族相似性」的概念;他發現在日常語言中,遊戲這個字可以用來指稱諸多不同的活動(如打棒球是一個game、下棋是一個game、人生是一個game等等)。但若有人追問:這麼許多稱為遊戲的活動是否都具有相同的特質?那麼我們會發現,這許多活動其實並沒有相同的特質,它們所具備的只是家族相似性。就好像家庭中的成員(如兄弟姊妹)一般,家庭中的成員都長得相似,有些有相似的神韻,有些有相似的體型,有些有相似的眼睛和眉毛,可是仔細分析起來,這些成員並不具備有相同的特質,但並不因為如此,他們就不屬於同一家庭。
  維根史坦用這個例子,來支持「字句的意義在於其所用(use)而不是在於其能指涉客觀世界的事物」。傳統的哲學家認為一個字或詞所指的必然是具有某一特質的事物或狀態,但維根斯坦認為這個想法是錯的;因為同一個字或詞所指的只是那具有家族相似性的事物或狀態 ,維根史坦所反對的是本質主義(essentialism)。(參見「使用理論」(Use Theory))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家族相似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