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拜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ㄉㄧㄊㄡˊㄍㄨㄥˇㄕㄡˇㄒㄧㄥˊㄌㄧˇㄏㄨㄛˋㄌㄧㄤˇㄕㄡˇㄈㄨˊㄉㄧˋㄍㄨㄟˋㄒㄧㄚˋㄎㄜㄊㄡˊㄖㄨˊ:「ㄅㄞˋㄑㄧㄡˊ」、「ㄍㄨㄟˋㄅㄞˋ」、「ㄒㄧㄚˋㄅㄞˋ」、「ㄘㄢㄅㄞˋ」。
  2. ㄈㄤˇㄨㄣˋㄎㄢˋㄨㄤˋㄖㄨˊ:「ㄅㄞˋㄈㄤˇ」、「ㄅㄞˋㄏㄨㄟˋ」。
  3. ㄓㄨˋㄏㄜˋㄖㄨˊ:「ㄅㄞˋㄋㄧㄢˊ」、「ㄅㄞˋㄕㄡˋ」。
  4. ㄕㄡˋㄍㄨㄢㄖㄨˊ:「ㄈㄥㄏㄡˊㄅㄞˋㄒㄧㄤˋ」。
  5. ㄗㄞˋㄐㄧㄢˋㄨㄟˊㄧㄥㄩˇbye ˙ㄉㄜㄧㄣㄧˋㄖㄨˊ:「ㄅㄞˋㄅㄞˋㄇㄧㄥˊㄊㄧㄢㄐㄧㄢˋ。」
  6. ㄧˋㄓㄨㄥˇㄖㄣˊㄐㄧˋㄍㄨㄢㄒㄧˋㄕㄤˋ˙ㄉㄜㄗㄨㄣㄐㄧㄥˋㄕㄨㄛㄈㄚˇㄖㄨˊ:「ㄅㄞˋㄊㄨㄛ」、「ㄅㄞˋㄌㄧㄥˇ」、「ㄅㄞˋㄉㄨˊㄉㄚˋㄗㄨㄛ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拜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ài
解釋:
  1. 一種禮節行為:(1) 對人低頭拱手行禮,或兩手扶地跪下磕頭。
    【例】交拜、叩拜 (2) 對神明的行禮。有時合掌,有時執香。
    【例】大拜拜、拜佛吃素
  2. 訪問人或看望人的客氣說法。
    【例】回拜、拜見
  3. 恭賀。
    【例】拜壽、拜年
  4. 奉派任官、授予職位。
    【例】他官拜少校。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ài
解釋:
[動]
1.一種禮節行為:(1)對人低頭拱手行禮,或兩手扶地跪下磕頭。如:「交拜」、「叩拜」。《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將有西師過軼我,擊之必大捷焉。』」(2)對神明的行禮。有時合掌,有時執香。如:「入廟參拜」、「吃齋拜佛」。
2.為訪問人或看望人的客氣用語。如:「回拜」、「拜見」。
3.祝賀。如:「拜壽」、「拜賀」。
4.任官、授職。晉.李密〈陳情表〉:「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三國演義》第四回:「卓見邕大喜,一月三遷其官,拜為侍中,甚見親厚。」
[名]
1.姓。如宋代有拜瑚。
2.電腦上八個位元合成的一組,稱為「拜」。為英文byte的音譯。如:「在早期,倚天中文系統中,一個中文字元占了兩個拜。」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ài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對人低頭拱手行禮,或兩手扶地跪下磕頭。
  2. [[動] ] 對神明的行禮。有時合掌,有時執香。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