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易子而教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陳雪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易子而教」語出〔孟子‧離婁上〕;孟子曰:「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
  孟子主張家庭教育應藉賢父兄人格和親情的影響,使子弟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品格,才能謹守中道而有所作為。不過「知識」的傳授,做父親的便不宜親教其子,因為在教學時,父親可能因期望過高,要求過嚴,以致引起兒子的反感。造成父子的不和,這是家庭的最大不幸。所以主張「易子而教」,將教正責善的工作,交給教師代行,以維持父子的親情,保持家庭的和諧。
  「易子而教」的主張,在教育實施過程中是很好的理念,因為若由父兄執行,照我國早期的觀念,是父嚴母慈,父親難免有責之過切的表現,而造成兒子離叛,有損親子之間的感情。另一方面,子弟也可能因為教者為父兄,而掉以輕心,影響學習效果。因此「易子而教」既可全父子之親情,又可不失其教導,實在是一種適切的方式。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易子而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