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歌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ㄧㄡˇㄘˊ˙ㄉㄜㄑㄩˇ˙ㄗㄖㄨˊ:「ㄍㄜㄑㄩˇ」、「ㄍㄜㄘˊ」、「ㄍㄜㄧㄠˊ」、「ㄦˊㄍㄜ」、「ㄌㄧㄡˊㄒㄧㄥˊㄍㄜ」。
  2. ㄔㄤˋㄖㄨˊ:「ㄍㄜㄔㄤˋ」、「ㄍㄠㄍㄜㄧˋㄑㄩˇ」。
  3. ㄙㄨㄥˋㄧㄤˊㄖㄨˊ:「ㄍㄜㄙㄨㄥˋ」、「ㄍㄜㄍㄨㄥㄙㄨㄥˋㄉㄜ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歌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唱。按曲調或節拍來發聲。
    【例】高歌一曲、引吭高歌
  2. 配合曲調演唱詞句的謠樂。
    【例】歌謠、民歌、詩歌
  3. 頌揚、稱頌。
    【例】歌功頌德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唱。按樂曲或節拍來發聲。如:「高歌一曲」、「引吭高歌」。《詩經.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謠。」
2.頌揚。如:「歌功頌德」。《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夫天下稱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風。」唐.李白〈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噫大塊之氣,歌炎漢之風。」
[名]
1.合樂的曲調。如:「民歌」、「俚歌」、「漁歌」。《書經.舜典》:「詩言志,歌永言。」《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梁鴻傳》:「因東出關,過京師,作五噫之歌。」
2.一種詩歌體裁。屬於能唱的韻文。如〈長恨歌〉、〈子夜歌〉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o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配合曲調演唱詞句的曲樂。
同義詞: 曲、歌曲
音讀: kua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配合曲調演唱詞句的曲樂。
同義詞: 曲、歌曲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歌曲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