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燧石 - 教育百科
ˋ
ˊ
suì shí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uì shí
解釋:
  1. 一種礦石。成分為氧化矽,呈灰褐等色。質地細密而堅硬,以鋼鐵擊之,能發火,古人用以取火。
    【例】燧石除了用來取火外,也是製造玻璃的材料。 △火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燧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uì shí
解釋:
為一種沉積岩,主要成分為氧化矽,主要礦物為微晶質或隱晶質石英,呈灰褐等色。質緻密而堅硬,以鋼鐵擊之,能發火,古人用以取火。也稱為「火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燧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質地緻密且堅硬,多為乳白、淺黃、灰褐或黑色,具貝殼狀斷口,是比較常見的矽質沉積岩。根據成因的不同,可分為兩種類型:一是由海水產生化學沈澱而成,一是含放射蟲化石的燧石,屬於生物源岩的一種。若是根據野外的產狀,也可分為層狀燧石和結核狀燧石兩種類型,其中結核狀的燧石,多產於石灰岩中。 在台灣東部的大南澳片岩裡,有層狀燧石與變質石灰岩(大理岩)、綠色片岩、黑色片岩共生,也有片狀和凸鏡狀的燧石夾在黑色片岩中。此外,在蘭嶼朗島一帶曾採獲含放射蟲化石的燧石,經放射蟲化石的群聚種屬鑑定,研判燧石的形成年代為白堊紀。 燧石由於堅硬,敲擊後可形成鋒利的斷口,所以在石器時代,絕大部分石器都是用燧石製造的,同時也是古代人用作取火的工具,又名「打火石」。現代人們則利用其堅硬特性,作為研磨的材料。
知識 1:
"質地緻密且堅硬,多為乳白、淺黃、灰褐或黑色,具貝殼狀斷口,是比較常見的矽質沉積岩。根據成因的不同,可分為兩種類型:一是由海水產生化學沈澱而成,一是含放射蟲化石的燧石,屬於生物源岩的一種。若是根據野外的產狀,也可分為層狀燧石和結核狀燧石兩種類型,其中結核狀的燧石,多產於石灰岩中。   在台灣東部的大南澳片岩裡,有層狀燧石與變質石灰岩(大理岩)、綠色片岩、黑色片岩共生,也有片狀和凸鏡狀的燧石夾在黑色片岩中。此外,在蘭嶼朗島一帶曾採獲含放射蟲化石的燧石,經放射蟲化石的群聚種屬鑑定,研判燧石的形成年代為白堊紀。   燧石由於堅硬,敲擊後可形成鋒利的斷口,所以在石器時代,絕大部分石器都是用燧石製造的,同時也是古代人用作取火的工具,又名「打火石」。現代人們則利用其堅硬特性,作為研磨的材料。"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燧石
學域-大分類: 地質-岩礦類
岩石分類: 沈積岩
岩石次分類: 有機質與化學沈澱沈積岩
紀錄類別: 沈積岩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