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狸(貉)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accoon Dog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Gray, 1834)
形態:
臉部黑色斑紋似獾,兩眼周圍及下方臉側為黑色,外型似狐,但腿和尾的比例較短;頭軀幹長50~68公分,尾長13~25公分,夏季體重4~6公斤,冬季冬眠時體重6~10公斤,全身黃棕色,毛長,肩膀、背部、尾巴的毛尖端為黑色,四肢黑褐色。
分布:
西伯利亞東南部到越南北部、日本。
生態習性:
主要棲息在森林、湖與河邊植被茂密處,會利用其他動物的洞,也會自己挖洞,夜間活動為主,但飢餓時白天也會活動,是犬科動物中唯一真正會冬眠者,但居住在南方或營養狀況好的個體不冬眠;夏天食物包括蛙、鼠、爬蟲類、魚、昆蟲、軟體動物和果實,秋季時則吃許多植物性食物、莓、種子、地下根莖等;通常成對或獨居,但也會在食物多處形成較大的群體,或共同利用地下洞穴,族群密度為每1,000公頃1~20隻,活動範圍100~200公頃,個體間活動範圍重疊度大;交配季為1~3月,懷孕期59~64天,一胎4~8仔,出生時體重60~90公克,9~10天睜眼,2個月斷奶,25~30天起父母就開始餵小狸硬的食物,4~5個月獨立,9~11個月性成熟,圈養下壽命可達10年8個月。
綱: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目:
食肉目(Order Carnivora)
科:
犬科(Family Can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狸(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