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畫櫛蛇尾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畫櫛蛇尾 Ophiocoma pica 屬於櫛蛇尾科,俗稱海蜈蚣,通常躲藏於水深0~20公尺左右的珊瑚活體縫隙間,淺水區的石塊下也可發現一些較大的個體。體盤直徑約1.5公分,有許多微細的顆粒突起,整體呈黑色,體盤的反口面上有白色輻射狀條紋,具有5隻約4公分長的腕足,在陽燧足中算腕較短的種類,灰褐色的腕足上,每隔一段距離有白色斑帶,腕針粗壯呈棕紅色。食性為雜食性,主要取食水中的碎屑。 分佈於東非到夏威夷群島海域,在臺灣各地及離島的礁岩區也都極為常見。
知識 1:
覆瓦狀(Roof tiles like)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畫櫛蛇尾
中文門名: 棘皮動物門
中文屬名: 櫛蛇尾屬
紀錄類別: 無脊椎動物棘皮知識單元
中文科名: 櫛蛇尾科
棲所環境: 珊瑚礁區
拉丁種小名: pica
拉丁屬名: Ophiocoma
中文綱名: 蛇尾綱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科名: Ophiocomidae
拉丁門名: Echinodermata
學域-大分類: 動物-棘皮動物類
分布深度: 0~1m 潮間帶及潮池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世界地理分布: 東非至夏威夷群島間
台灣分布地點: 各地珊瑚礁區
中文目名: 真蛇尾目
拉丁目名: Ophiurida
拉丁綱名: Ophiuroide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畫櫛蛇尾
英文名: Ophiocoma pica
描述:
俗稱海蜈蚣、畫陽燧足,英名Pied brittle star, Yellow-spotted Brittle Star。體盤直徑約1公分,反口面(背部)呈黑褐色,具有許多微細的黑褐色顆粒突起,以及輻射狀的白色至金色的細紋。口盾呈黑褐色,有白色的側緣。腕足5隻,長約4公分,在陽燧足中算較短的種類,最長可達9公分,呈灰褐色至黑色且有黃色的細環紋或小點。反口面的腕板遠端比較寬且凸。口面的腕板寬,腕針多達六根,粗壯扁平或圓而尖,上部的腕針最長。
分布:
本種廣泛分佈於印度—太平洋海域,包括馬斯克林盆地、紅海、西印度洋、馬爾地夫、印尼、菲律賓、臺灣、日本、澳大利亞、西太平洋、南太平洋、夏威夷等地區,臺灣各地珊瑚礁海岸偶爾可見。
作者: 陳育賢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