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目標導向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Goal Orientation
作者: 鄭芬蘭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目標導向」是指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因目標的性質而不同。有些學習者學業表現傑出,其動機是為了肯定自己的聰明才智;有些人的動機是為獲得社會讚賞;也有人是想增進自己的實力。
  安姆斯(Carole Ames)針對「目標導向」這個概念做一系列的分析與研究。認為不同的目標性質促使個體採取不同的動機信念,因此不同的目標結構引導不同的動機、及相關的認知信念與行為表現。這就是「目標導向理論」的核心概念。換言之,類似的成就表現或者失敗,對個人而言,其背後的動機與所代表的意義可能不盡相同。
  「目標導向」是學習動機目標理論的主要研究取向之一。注意點是:個人努力追求的目標是什麼?這些不同性質的目標如何影響學習動機?目標導向有那些種類?其意義為何?就個人的學習動機而言,這個研究取向認為至少有兩種不同的目標導向:(1)為證實自己的能力而追尋;(2)為增進自已的能力而追尋。不同類別的目標導向如何影響學習表現,正是此派學者所關心的研究主題。
  學者們對於目標導向的分類方式持不同的看法。至少有下列類別:
1.學習目標導向(learning goal orientation)2.表現的目標導向(performance goal orientation)3.逃避的目標導向(avoidance goal orinetation)4.合作的目標導向(cooperated goal orientation)5.社會的目標導向(social goal orientation)影響學習者目標導向的因素至少有:(1)教學評量的方式;(2)重要他人的影響;(3)教師課堂訊息的回饋;(4)學生對智力的看法;(5)學生對自我能力(效能)的知覺;(6)學生對課業價值的知覺;(7)社會文化因素;(8)性別的因素等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目標導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