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絲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ㄘㄢˊㄘㄢˊㄙㄨㄛˇㄊㄨˇ˙ㄉㄜㄉㄨㄥ西˙ㄒㄧㄎㄜˇㄓˋㄗㄠˋㄐㄩㄢˋㄅㄛˊㄖㄨˊ:「ㄒㄧㄢˋ」、「ㄐㄧㄣ」、「ㄅㄟˋ」、「ㄆㄧㄣˇ」。
  2. ㄓˇㄒㄧˋㄔㄤˊㄖㄨˊ˙ㄉㄜㄉㄨㄥ西˙ㄒㄧㄖㄨˊ:「ㄩˇ」、「ㄈㄚˇ」、「ㄍㄤ」。
  3. ㄐㄧˊㄒㄧˋㄨㄟˊ˙ㄉㄜㄖㄨˊ:「ㄏㄠˊ」、「ㄧˋㄅㄨˋㄍㄡˇ」、「ㄧˋㄨㄟˊㄒㄧㄠˋ」。
  4. ㄓˇㄧˇㄨㄟˊㄒㄧㄢˊ˙ㄉㄜㄒㄧㄢˊㄩㄝˋㄑㄧˋㄖㄨˊ:「ㄓㄨ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絲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蠶所吐的細線狀物,可織成絹帛。
    【例】蠶絲、抽絲剝繭
  2. 以絲製成的。
    【例】絲巾、絲絨、絲綿
  3. 纖細如絲的東西。
    【例】雨絲、髮絲、鋼絲
  4. 極細微的。
    【例】絲毫
  5. 古代指弦樂器。
    【例】絲竹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蠶所吐的東西,可製造絹帛。《說文解字.絲部》:「絲,蠶所吐也。」《詩經.衛風.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2.絲織品的總稱。《史記.卷三○.平準書》:「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
3.纖細如絲的東西。如:「雨絲」、「髮絲」、「鋼絲」。唐.杜甫〈雨〉詩四首之二:「江雨舊無時,天晴忽散絲。」
4.指極微的量。如:「一絲不苟」、「一絲微笑」。
5.中國古代樂器「八音」分類法之一,通常以製作材質來分,此處泛指絲弦類樂器,如琴、瑟之屬一類的弦樂器。《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形]
1.以絲製成的。如:「絲巾」、「絲綿」。《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一三.古辭.焦仲卿妻》:「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
2.極細微的、纖細如絲的。如:「絲毫」、「一絲不苟」、「一絲微笑」。南朝宋.鮑照〈代陸平原君子有所思行〉:「蟻壤漏山阿,絲淚毀金骨。」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i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蠶吐出的細線。
  2. [[名] ] 泛指各種絲狀物。
  3. [[動] ] 除去蔬果的硬纖維。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