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蘆筍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ú sǔn
解釋:
  1. 植物名。百合科天門冬屬,多年生宿根性草本。葉呈鱗片狀,濃綠細長,六月開白色小花。多分布於溫帶、亞熱帶及熱帶地區。嫩莖可食用。有白蘆筍、綠蘆筍兩種品種。 ◎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蘆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ú sǔn
解釋:
植物名。百合科天門冬屬,多年生宿根性草本。葉狀枝針形,三至六枚簇生。六至八月開白色花,花被片六枚。漿果球形,紅熟。分布於溫帶、亞熱帶及熱帶地區。嫩莖可食用。有白蘆筍、綠蘆筍兩種品種。如:「蘆筍要趁嫩採食,不然莖變老時就不能吃了。」也稱為「石刁柏」。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蘆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蘆筍
英文名: Asparagus officinalis
描述:
分布:
作者: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ôo-sú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草本植物。葉子呈鱗片狀,濃綠細長,六月開白色小花。嫩莖可食用。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蘆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蘆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