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設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ㄅㄨˋㄓˋㄆㄞˊㄖㄨˊ:「ㄕㄜˋㄓˋ」、「ㄅㄞˇㄕㄜˋ」、「ㄕㄜˋㄅㄟˋ」、「ㄔㄣˊㄕㄜˋ」、「ㄕㄜˋ」。
  2. ㄐㄧㄢˋㄌㄧˋㄓˋㄉㄧㄥˋㄖㄨˊ:「ㄐㄧㄢˋㄕㄜˋ」、「ㄕㄜˋㄈㄤˊ」、「ㄕㄜˋㄒㄧㄢˋ」。
  3. ㄔㄡˊㄏㄨㄚˋㄖㄨˊ:「ㄕㄜˋㄐㄧˋ」、「ㄕㄜˋㄈㄚˇ」。
  4. ㄐㄧㄚˇㄒㄧㄤˇㄖㄨˊ:「ㄐㄧㄚˇㄕㄜˋ」、「ㄕㄜˋㄒㄧㄤ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設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è
解釋:
  1. 安置、陳列。
    【例】設宴、擺設
  2. 建立、制訂。
    【例】設制、設官分治
  3. 籌劃。
    【例】設法、設計
  4. 假若、假想。
    【例】設A>B,且B>C,則A>C。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è
解釋:
[動]
1.安置、陳列。如:「擺設」。《左傳.僖公二十八年》:「狐主設二旆而退之。」《紅樓夢》第三回:「大紫檀雕螭案上設著三尺來高青綠古銅鼎。」
2.建立、制訂。《韓非子.八經》:「設法度以齊民,信賞罰以盡能。」《禮記.禮運》:「以設制度,以立田里。」
3.籌劃。參見「設計」、「設法」等條。
[連]
表示揣測的語詞。即假若。《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傳》:「此特帝在,即錄錄,設百歲後,是屬寧有可信者乎?」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iat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建立某種制度或機關單位。
  2. [[動] ] 布置陷阱或圈套使人上當。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設計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