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諤諤之臣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張鍠焜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諤諤之臣」是指誠正而能直言進諫的臣子;語出[韓詩外傳.卷七]。春秋時代晉國的趙簡子有一個家臣名叫周舍,要求趙簡子說:「我希望能做一個直言進諫的諤諤之臣,隨時拿著筆墨木簡,跟在您身旁,觀察記錄您的過失;每天記載、進諫,每月都有累積的成果,每年都會積累得成了功效。」周舍所說的正是傳統史官和諫官的工作,而能否諤諤誠正、規諫君上之失,也是歷史上評斷臣子是否盡職的一個標準。同時為君者是否有諤諤之臣,足以決定政治的良窳。後來周舍死了,趙簡子和臣下在一次飲酒的時候,想到周舍,不免傷心落淚,並和臣下說:「從前周舍說過:一千張羊皮,抵不過一片狐腋的貴重;眾人唯唯諾諾的唯命是從,不如有一個忠誠直言的諫者。從前商紂因為臣下都默默無言,聽憑他暴虐無道,以致國家滅亡;武王因為有忠直敢言之臣,聽從他們的話,才開創了周朝。從周舍死後,我再也沒聽到指斥我的過錯的話,恐怕我也要亡國了。」從趙簡子的話,可以知道一個政治領袖,需要有人敢於持正建言,如果臣下都是唯命是從的阿諛之人,對國君無益,對國家更危險。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諤諤之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