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重返大氣層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e-entry
作者: 陳正興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重返大氣層就是飛彈或人造衛星從大氣層以外之太空中返回進入地球大氣層。由於此飛彈或人造衛星是由地球上發射,穿出大氣層後在太空中飛行,然後再回到地球大氣層,因此稱為「重返進入」。如果由地球發射之太空船,在經過一段太空旅程後抵達火星而進入其大氣層,則稱為「進入」(entry),而不叫重返。
  重返大氣層最嚴重之問題為太空船與大氣高速摩擦所產生的氣熱(aerodynamic heating)。在極高的馬赫數下,氣熱所產生的高溫足以融化太空船的鼻錐(nose cone),因此其形狀與材料均須經過特別設計。形狀方面通常採用鈍的或甚至於球面形的鼻錐,此種高拉力而光滑之形狀可將大部分之能量轉移至大氣中,而使太空船迅速減緩速度。材料方面一般在表層採用燒蝕性材料(ablative material),以吸收大量的氣熱。另一重要問題為震波(shock wave)區域內之離子化作用(ionization)而產生的,因離子化將使太空船週圍罩上一層電離子,此離子層會阻礙太空船與地面上之通信連絡。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重返大氣層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