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電子測距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lectronic distance measuring instrument
日期: 2003年10月
出處: 測繪學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利用電磁波傳輸之速度與時間,以量測距離之儀器為電子測距儀。此種儀器因採用電磁波頻率之不同,區分為光電測距儀與微波測距儀兩大類,前者係1947年瑞典之柏格斯吉拉特(Erik Bergstrand)所發明,通常用鎢絲燈、水銀燈、紅外線或雷射為光源,故亦稱光波測距儀或大地測距儀。施測時,測線一端設置測距儀,另端置一反射鏡,即可從事觀測二、三公里以內之短程量距,均採用此類型儀器。後者為1957年南非之偉特立(T. L. Wadley)所發明,此一類型之儀器,則利用無線電微波,測線兩端均須架設儀器,同時觀測,測程可自數十公尺長至百餘公里,且如有雨霧,通視情況欠佳,對測距亦無妨礙,故多用于遠距離測量。見電子測距系統。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電子測距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