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黑紋頰刺魚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黑紋頰刺魚
英文名: Genicanthus melanospilos
描述:
體卵圓形。吻圓鈍。眼間隔稍凹。口小;兩頜齒呈尖形。前眼眶骨具數棘,後緣游離,且中央具深刻;前鰓蓋後緣具鋸齒;前鼻孔圓形,小於卵形之後鼻孔。體被中大圓鱗,頭部與奇鰭較小;側線完全,但止於尾柄。背鰭硬棘XV,軟條15-16;臀鰭硬棘III,軟條17-18;背鰭與臀鰭軟條部後端尖形;腹鰭尖形,第一軟條延長至臀鰭第III棘;尾鰭深凹形,上下緣延長如絲狀。體乳黃色;雄魚體側具約15條橫帶,頭背部由枕部至吻部同時具數條橫紋,奇鰭具淡色點,尾鰭上下緣無黑色帶;雌魚及幼魚體側無橫紋,鱗片中央色淡,眶間區至背鰭起點間具一淡色區域,尾鰭上下葉具黑色帶。
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印尼和南中國海至斐濟,北至日本琉球群島,南至新加勒多尼亞。台灣產於綠島及蘭嶼等水域。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lack-spot Angelfish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Genicanthus melanospilos (Bleeker, 1857)
形態:
體卵形;吻短鈍,口小;體黃色;雄魚體側具數條橫紋;枕部至吻部具橫斑;奇鰭具淡色點;雌魚體側無橫紋;尾鰭上下緣具黑色帶;體長可達18公分。
分布:
南日本、台灣、菲律賓。
生態習性:
棲息珊瑚礁區約水深20公尺處,喜食動物性浮游生物,會性轉變。
利用:
屬高級觀賞魚類。
門: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綱: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首綱: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亞綱: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組: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亞組: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目: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首目: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亞目: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系: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科:
蓋刺魚科(Family Pomacanthidae),Angelfishes
上科: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黑紋頰刺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