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法國強軍富國舞劇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allet of the Prosperity of the Arms of France
作者: 徐進豐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五幕行進式的宮廷舞劇。可能是貝拉維爾(M. de Belleville)編舞,舞台佈景與效果為布活昆(Georges Buffequin)設計。首演於1641年2月7日,在巴黎樞機主教宮劇院。舞劇的構想是依樞機主教兼輔政大臣黎希留(Richelieu, 1585-1642)的命令與指示,在他自己住宅內私人的劇院製作,表面上是歌頌路易十三與安妮皇后(Anne of Austria)兩夫婦的舞劇,實則有假公濟私,自吹自擂之嫌的奢華作品。它頌揚法國在黎希留(奠定法國君主專制體制基礎的功臣)的掌政下,軍容壯盛,揚威四方。大量的景幕變化,從樹林、地獄、冰雪覆蓋的阿爾卑斯山到大海。表演隊伍魚貫出列,誇耀法國在阿爾卑斯山脈、阿拉斯(Arras)、卡梭(Casale)及其他地方軍事征戰的勝利。姑不論其製作背景動機,它與同類先前作品相較,仍是支既典型且成熟的行進式舞劇:戲劇主題明確,舞台設計恰當,且兩者的關連性密切,娛樂性回歸義大利式;表演都在舞台上進行,觀眾坐在台下觀賞,這種演出方式幾十年前實際上已被法蘭西尼(Francini)提倡過,不過在假面舞劇與行進式舞劇風行時期(它們都需要大場地、出入迅速),不受青睞。職業演員有馬列(Daniel Mallet)、拉弗斯(M. de la Force)、柯德林(Le Sieur Cordelin)及他的團員,與一些法國宮廷貴族。
參照: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Riccardo Mezzanotte Ed.《The Simon and Schuster Book of the Ballet》1979、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Lincoln Kirstein《Four Centuries of Ballet》198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法國強軍富國舞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