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對應原理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rrespondence principle
作者: 陳兆勛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線性彈性力學之理論中,我們可應用拉普拉斯轉換(Laplace transformation)於動態問題之求解。此一方法將原本包含對時間微分或褶積分(convolution integrals)之問題轉變成另一種參數之代數問題。求得代數問題之解後再將此解作拉普拉斯反轉換得到時間域之真實解。然而,上述反轉換可能並不容易。
  很自然的,上述拉氏轉換法亦可用於解線性粘彈問題。事實上,粘彈問題與彈力問題在轉換域中可有相同形式之方程式。當在轉換域中的對應問題得解後,總拉氏反轉換可得時間域之解。同樣地,上述反轉換可能不容易。
  傅立葉轉換(Fourier transformation)可代替拉氏轉換在上述解題法中的角色。何種轉換法較適當取決於問題中所包含之函數形式。能做拉氏轉換之函數不見得可做傅氏轉換,反之亦然。例如位階函數(unit-step function)I(t),或次方項tn,沒有辦法在(0,∞)之間做傅氏轉換。
  在轉換域中線彈性問題與線粘彈問題可有相同形式方程式之現象稱為對應原理。
  在量子力學中具有一古典極限,在此極限內,比如當量子數很大時,量子力學的計算而得結果與古典力學的計算結果相等。此即量子力學中所稱之對應原理。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對應原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