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鍮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ㄐㄧㄣ
  • 部首外筆畫 9
  • 總筆畫 17
  • 漢語拼音 tōu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ōu
解釋:
[名]
黃銅。《新唐書.卷二二一.西域傳下.康傳》:「綿地四千里,山周其外,土沃,產鍮、水精。」也稱為「鍮石」、「真鍮」。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黃銅。《玉篇.金部》:「鍮,鍮石,似金也。」《廣韻.平聲.侯韻》:「鍮,鍮石,似金,󶙥(陶)之則分。」《字彙.金部》:「鍮,鍮石,銅似金。」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七月》:「是夕,人家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鍮石為針,陳几筵酒脯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新唐書.卷二二一.西域列傳下.康》:「綿地四千里,山周其外,土沃,產鍮、水精。」《喻世明言.卷二四.楊思溫燕山逢故人》:「夫人骨匣,只在桌下。夫人常提起,教媳婦看,是個黑漆匣,有兩個鍮石環兒。」或稱為「鍮石」、「真鍮」。

注音: ㄊㄡ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鍮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