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橫帶沙鱚 - 教育百科
橫 | |
帶 | |
沙 | |
鱚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橫帶沙鱚 |
英文名: | Limnichthys fasciatus |
描述: 體細長;吻尖,上頜的末端有一肉狀突起,使上頜較下頜突出。眼睛突起。鰓膜分離,自喉峽部游離,鰓被架數7。身體覆滿鱗片;側線自背鰭後逐漸下降,延伸至尾柄處。背鰭單一,基底甚長,臀鰭和背鰭相對,軟條數分別為25-26及27-29。除腹鰭外,各鰭均無硬棘。脊椎骨數41。體灰白色,體背側具許多鞍狀斑,至少一些鞍狀斑明顯的連接至側線。 |
|
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日本到澳洲與科瑪狄克群島,以及東加。台灣分布於北部、南部、東北部及蘭嶼等海域。 |
|
作者: | 臺灣魚類資料庫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日期: | 2007年1月 |
出處: |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
辭書內容
學名: Limnichthys fasciatus (Waite, 1904) |
|
形態: 身體細長,臀鰭起點在背鰭起點之前,背鰭軟條數為25~26,臀鰭鰭條數為27~29,側線鱗數為40~43。體色灰白,體背面有數個鞍狀斑,其中至少最後的鞍狀斑到達側線。 |
|
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溫熱帶海域,台灣南、北珊瑚礁區都可發現。 |
|
生態習性: 喜棲息於珊瑚礁區附近的砂石底質水域,平時喜潛入沙中,多在水深10公尺左右,海流稍強的水域活動。 |
|
利用: 小型的魚種,無經濟價值,亦少有人飼養觀賞。 |
|
門: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
|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
|
綱: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
|
首綱: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
|
亞綱: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
|
組: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
|
亞組: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
|
目: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
|
首目: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
|
亞目: 龍鰧亞目(Suborder Trachinoidei) |
|
系: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
|
科: 沙鱚科(Family Creediidae),Sandburrowers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橫帶沙鱚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