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薔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ㄑㄧㄤˊㄨㄟˊㄉㄨㄛㄋㄧㄢˊㄕㄥㄘㄠˇㄅㄣˇㄓˊㄨˋㄍㄢˋㄉㄨㄛㄘˋㄧㄝˋㄨㄟˊㄐㄧㄕㄨˋ˙ㄉㄜㄩˇㄓㄨㄤˋㄈㄨˋㄧㄝˋㄅㄧㄢㄩㄢˊㄧㄡˇㄐㄩˋㄔˇㄏㄨㄚㄅㄢˋㄕㄨˋㄇㄨˋㄨㄟˊㄨˇ˙ㄉㄜㄅㄟˋㄕㄨˋㄧㄡˇㄏㄨㄥˊㄅㄞˊㄏㄨㄤˊㄉㄥˇㄙㄜˋㄈㄨˋㄧㄡˇㄒㄧㄤㄑ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薔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áng
解釋:
  1. →薔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áng
解釋:
參見「薔薇」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iûn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 ㄙㄜˋ

植物名。《說文解字.艸部》:「薔,薔虞,蓼。」《爾雅.釋草》:「薔,虞蓼。」晉.郭璞.注:「虞蓼,澤蓼。」宋.邢昺.疏:「即蓼之生水澤者也。」

㈡ ㄑㄧㄤˊ

「薔薇」:植物名。薔薇科薔薇屬,常綠或落葉灌木。枝幹多刺,葉為奇數之羽狀複葉,邊緣有鋸齒。花朵亦稱為「薔薇」,是兩性花,花瓣數目為五之倍數,有紅、白、黃等色,富有香氣。可作觀賞用,亦可加工製作薔薇油和薔薇露。唐.李白〈贈別王山人歸布山〉詩:「林壑久已蕪,石道生薔薇。」《紅樓夢》第三○回:「剛到了薔薇花架,只聽有人哽噎之聲。寶玉心中疑惑,便站住細聽,果然架下邊有人。如今五月之際,那薔薇正是花葉茂盛之際。」亦稱為「買笑」。

注音: ㈠ㄙㄜˋ ㈡ㄑㄧㄤ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薔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