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罌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ㄒㄧㄠˇㄎㄡˇㄉㄚˋㄉㄨˋ˙ㄉㄜㄆㄧㄥˊ˙ㄗㄖㄨˊ:「ㄨㄚˇㄧㄥ」、「ㄐㄧㄡˇㄧ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罌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īng
解釋:
  1. 小口大肚的瓶子。
    【例】瓦罌、酒罌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īng
解釋:
[名]
小口大肚的瓶子。《說文解字.缶部》:「罌,缶也。」清.段玉裁.注:「罌,缶器之大者。」漢.王充《論衡.譴告》:「釀酒於罌,烹肉於鼎,皆欲其氣味調得也。」《喻世明言.卷三○.明悟禪師趕五戒》:「忽見一婦人,年約三旬,外服舊衣,內穿錦襠;身懷六甲,背負瓦罌而沒汲清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口小腹大之瓶。《說文解字.缶部》:「罌,缶也。」清.段玉裁.注:「罌,缶器之大者。」《漢書.卷三四.韓彭英盧吳傳.韓信》:「信迺益為疑兵,陳船欲度臨晉,而伏兵從夏陽,以木罌缶度軍,襲安邑。」唐.顏師古.注:「罌缶,謂瓶之大腹小口者也。」漢.王充《論衡.譴告》:「釀酒於罌,烹肉於鼎,皆欲其氣味調得也。」《喻世明言.卷三○.明悟禪師趕五戒》:「忽見一婦人,年約三旬,外服舊衣,內穿錦襠;身懷六甲,背負瓦罌而沒汲清泉。」

2. 瓷瓦器之總名。《玉篇.缶部》:「罌,瓷瓦器總名。」

注音: ㄧㄥ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罌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