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大氣光化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tmospheric Photochemistry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是大氣化學學門中分項之一的學科,著重研究人為與自然排放至大氣層中的各種污染物質受陽光照射後所引起化學或物理變化。在對流層(troposphere)中因工廠所排放之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經光化學反應形成硝酸或硫酸造成酸雨或因汽機車的排放碳氫化合物受光化學反應後會造成臭氧濃度升高;在同溫層中(stratosphere)之臭氧可吸收小於250nm波長光輻射,但因人為排放氟氯碳化物(冷媒)升至同溫層時會引起下列反應造成臭氧層之破壞:
  CF2Cl2 CF2Cl+Cl
  Cl+O3→ClO+O2
  ClO+O→Cl+O2
  其他在對流層中因人為污染所造成光化煙霧(photochemical smog)之化合物有NOx、PAN、CH2O、CO等,故大氣光化學即討論各種氣態或懸浮微粒等受光輻射之各種物理或化學變化之一門學科。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大氣光化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