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睹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ㄎㄢˋㄐㄧㄢˋㄖㄨˊ:「ㄧㄡˇㄇㄨˋㄍㄨㄥˋㄉㄨˇ」、「ㄕˋㄖㄨㄛˋㄨˊㄉㄨˇ」、「ㄘㄢˇㄅㄨˋㄖㄣˇㄉㄨˇ」、「ㄉㄨˇㄨˋㄖㄣ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睹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看見。
    【例】有目共睹、視若無睹、慘不忍睹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看見。如:「有目共睹」、「睹物思人」。《莊子.秋水》:「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紅樓夢》第九九回:「賈母等一則怕他招受寒暑,二則恐他睹景傷情。」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óo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看見。如:「有目共睹」、「睹物思人」。《說文解字.目部》:「睹,見也。」《莊子.秋水》:「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楔子》:「自別兄長臺顏,一向有失聽教;今得一見,如撥雲睹日。」《紅樓夢》第九九回:「賈母等一則怕他招受寒暑,二則恐他睹景傷情。」觀察。《呂氏春秋.卷二○.恃君覽》:「趙簡子將襲衛,使史默往睹之。」唐.李商隱〈太倉箴〉:「下或誇我,秋毫必睹。是人甘言,將欲相瞽。」

2. 了解。《淮南子.人間》:「見本而知末,觀指而睹歸。」漢.王充《論衡.自紀》:「口論務解分而可聽,不務深迂而難睹。」

3. 姓。明.凌廸知《萬姓統譜.卷九五.去聲.遇韻.睹姓》:「睹,見《姓苑》。」

注音: ㄉㄨ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睹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