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踠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ㄗㄨˊ
  • 部首外筆畫 8
  • 總筆畫 15
  • 漢語拼音 wǎ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ǎn
解釋:
[動]
屈曲、彎曲。《抱朴子.外篇.嘉遯》:「驥騄踠趾而不馳,則追風之迅不形。」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屈曲、彎曲。《廣韻.上聲.阮韻》:「踠,體屈。」《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列傳上.李南》:「南問其遲留之狀。使者曰:『向度宛陵浦里斻,馬踠足,是以不得速。』」《抱朴子.外篇.嘉遯》:「驥騄踠趾而不馳,則追風之迅不形。」

2. 曲腳。《玉篇.足部》:「踠,生曲腳。」《四聲篇海.足部》:「踠,曲脚(腳)也。」唐.柳宗元〈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齧人,無禦之者。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瘻癘,去死肌,殺三蟲。」

注音: ㄨㄢ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踠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