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櫜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ㄇㄨˋ
  • 部首外筆畫 15
  • 總筆畫 19
  • 漢語拼音 gāo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āo
解釋:
[名]
收藏盔甲、弓箭的囊袋。《左傳.昭公元年》:「伍舉知其有備也,請垂櫜而入。」晉.杜預.注:「垂櫜示無弓。」
[動]
收藏、儲存。《詩經.小雅.彤弓》:「彤弓弨兮,受言櫜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收納盔甲、弓箭之囊袋。《說文解字.㯻部》:「櫜,車上大橐。」清.段玉裁.注:「云車上大橐者,謂可藏任器載之於車也。〈樂記〉注曰:『兵甲之衣曰櫜。』」《左傳.昭公元年》:「伍舉知其有備也,請垂櫜而入。」晉.杜預.注:「垂櫜,示無弓。」

2. 泛指收納器物之囊袋。《國語.齊語六》:「諸侯之使垂櫜而入,稛載而歸。」三國吳.韋昭.注:「櫜,囊也。」《藝文類聚.卷八八.木部上.桑》引《左傳》:「趙宣子田於首山,捨於翳桑,見靈輒餓,曰:『不食三日矣。』為之簞食與肉,寘諸櫜以與之。」

3. 收藏。《詩經.小雅.彤弓》:「彤弓弨兮,受言櫜之。」《後漢書.卷七九.儒林列傳下.謝該》:「今尚父鷹揚,方叔翰飛,王師電鷙,群凶破殄,始有櫜弓臥鼓之次。」

注音: ㄍㄠ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櫜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