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疕 - 教育百科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hí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痂。指傷口或瘡口癒合時所凝結的疤。
    例如:收疕矣。Siu phí--ah. (傷口結痂了。)
  2. [名] 粑。因為乾燥、失去水分所結成薄薄塊狀的東西。
    例如:鼎疕 tiánn-phí(鍋粑)、飯疕 pn̄g-phí(鍋巴)。
  3. [名] 通常擺在詞尾,表示「小」的意思。
    例如:囡仔疕 gín-á-phí(小孩子)。
  4. [名] 螺類動物保護自己的硬塊。
    例如:螺仔疕 lê-á-phí。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