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皮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ㄉㄨㄥˋㄓˊㄨˋㄊㄧˇㄅㄧㄠˇㄇㄧㄢˋ˙ㄉㄜㄧˋㄘㄥˊㄗㄨˇㄖㄨˊ:「ㄆㄧˊㄈㄨ」、「ㄅㄧㄠˇㄆㄧˊ」、「ㄕㄨˋㄆㄧˊ」、「ㄕㄡˋㄆㄧˊ」。
  2. ㄈㄢˋㄓˇㄖㄨˊㄆㄧˊㄅㄢㄅㄛˊㄆㄧㄢˋㄓㄨㄤˋ˙ㄉㄜㄨˋㄊㄧˇㄖㄨˊ:「ㄐㄧㄠㄆㄧˊ」、「ㄊㄧㄝˇㄆㄧˊ」、「ㄉㄡˋㄈㄨˇㄆㄧˊ」。
  3. ㄆㄧˊㄍㄜˊㄓˋㄔㄥˊ˙ㄉㄜㄖㄨˊ:「ㄆㄧˊㄒㄧㄝˊ」、「ㄆㄧˊㄒㄧㄤ」、「ㄆㄧˊㄅㄠ」、「ㄆㄧˊㄉㄞˋ」。
  4. ㄆㄧˊㄑㄧˋㄨㄢˊㄌㄧㄝˋㄅㄨˋㄊㄧㄥㄏㄨㄚˋㄖㄨˊ:「ㄨㄢˊㄆㄧˊ」、「ㄓㄜˋㄒㄧㄠˇㄏㄞˊㄏㄠˇㄆㄧˊ!」、「ㄋㄧˇㄅㄧㄝˊㄗㄞˋㄆㄧˊ˙ㄌㄜ!」
  5. ㄨˋㄊㄧˇ˙ㄉㄜㄅㄧㄠˇㄇㄧㄢˋㄖㄨˊ:「ㄆㄧˊㄒㄧㄤˋ」、「ㄕㄨㄆㄧˊ」、「ㄈㄥㄆㄧˊ」。
  6. ㄧㄡˇㄊㄢˊㄒㄧㄥˋ˙ㄉㄜㄖㄨˊ:「ㄆㄧˊㄑㄧㄡˊ」、「ㄆㄧˊㄉ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皮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動植物體的表層組織。
    【例】獸皮、樹皮、皮開肉綻
  2. 包在物體表面的東西。
    【例】封皮、書皮
  3. 薄片狀的東西。
    【例】鐵皮、豆腐皮
  4. 皮革製的。
    【例】皮鞋、皮箱、皮筏
  5. 有彈性的。
    【例】皮球、皮蛋
  6. 頑劣、不聽話。
    【例】頑皮
  7.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動植物體表的一層組織。如:「獸皮」、「皮開肉綻」、「樹皮」。
2.物的表面。唐.韓愈〈題于賓客莊〉詩:「榆莢車前蓋地皮,薔薇蘸水筍穿籬。」
3.很薄的東西。如:「鐵皮」、「粉皮」、「豆腐皮」。
4.包裝東西的外皮,以為保護或美觀用。如:「封皮」、「書皮」。
5.姓。如唐代有皮日休。
6.二一四部首之一。
[形]
1.皮製的。如:「皮鞋」、「皮箱」、「皮筏」。
2.厚顏、沒有羞恥心。《喻世明言.卷二三.張舜美燈宵得麗女》:「訕語時,口要緊;刮涎處,臉須皮。」
3.性情頑劣不聽話。如:「這孩子好皮。」
4.有彈性的。如:「皮球」、「皮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hî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厚臉皮。
  2. [[形] ] 頑劣。不聽勸告、不服管教。
音讀: phuê/phê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動物肌膚的表面,覆蓋在肌肉上。
  2. [[名] ] 覆蓋在物體表面上的皮質,可以保護物體免於受損。
  3. [[名] ] 皮製的。
  4. [[名] ] 像皮的東西。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Phuê/Phê
屬性: 附-百家姓
解釋:
  1. 附錄-百家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